楼市“扎针灸”!两个“穴位”被瞄准下半年购房者别“将就”
2022-08-31 84

  一个人但凡身体有不适,去医院查出了毛病,又不想上手术台,不少人会选择“扎针灸”。

  这跟人治病的道理是一样的,当你年轻力壮,精力旺盛的时候,下猛药也能扛得住,当你浑身“虚胖”,还有一大堆小毛病的时候,只能考虑简单、温和、精准的方式。

  过去这些年里,房地产市场扩张的速度太快,体量太大,经济学家向松祚此前指出,现在老百姓手上的财富80%是房地产,有的人90%,甚至更高,大多数人的财富被抵押到房子里面去了。

  银行贷款余额38%被房地产这一个行业拿走,上下游行业中,从资源类到建材类,从工程机械到施工,从家具到家电,从物业到五金、家政乃至庞大的中介和置业顾问队伍,都已经与房地产深度捆绑起来。

  年均成交额高达15万亿元,销售面积近17亿平米,新开工面积更是高达20亿平米,这种体量,如果突然间“下猛药”的话,造成的“连锁反应”不得不防。

  所以,在七月份,我们看到了楼市开始更具体、更细微、更对症的“扎针灸”了。

  据钱江晚报7月18日报道,7月以来,作为房企最重要融资渠道之一的房地产信托持续收紧。有消息称,房地产信托自去年底以来的宽松局面也由此告一段落。和2018下半年一样,房地产融资重新趋紧,土地市场和楼市也将发生变化。

  目前的房企融资渠道主要有公司债、银行、信托、私募等,其中公司债和银行贷款对房企资质要求很高,一般的中小房企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信托。此次收紧之后,一些房企只能选择私募甚至是民间借贷,以求渡过资金难关。

  千万别小看这一则消息,数据显示,2019上半年房企融资总额同比下降3.6%,截至5月末,房地产信托资产余额同比却增长15.15%。

  这说明一点:信托是房地产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。收紧之后,房企的现金流没那么充足,也不会再冒冒失失的争地王、捂盘惜售了。

  最近,深圳开始“不公布”房价数据,7月18日《经济日报》评论指出,是从信息发布层面落实调控,更科学也更有说服力,有助于消除顾虑、稳定预期。

  不少大城市的新房交易总量已经不大了,进入后存量的二手房市场后,成交结构往往会对房价统计带来干扰,这种情况在存量房交易占更大比重、新房交易受预售管控的情况下会更为明显。

  一旦密集推出个别高价楼盘,就有可能对当月的房价形成较大的干扰,导致购房者误认为房价突然飙升了,这就凸显了“稳预期”的重要性。

  以上两个“扎针灸”的方式,看似微小,实则瞄准了楼市的两大“穴位”,一个叫“资金”,另一个叫“预期”,资金决定了房地产市场膨胀的速度,预期决定了场内气氛躁动与否。

  经济学家任泽平近日发布报告指出,目前住房的持有成本几乎为0,持有环节2项税收房产税、城镇土地使用税均对个人非营业住房免征;交易环节3大主要税种是契税、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,均对长期持有和刚性需求设置减征条件。

  所以,如何顺利的推进房产税甚至空置税,住房的成本从交易环节到持有环节形成转移,这道“难题”留待未来慢慢去破解。

  在2016-2018年,很多人买房都是急着“上车”的心态,生怕赶不上房价上涨潮,因此忽略了楼盘的品质、地段、区位、配套和产品力,不计较利率上浮,不管是不是捆绑车位和装修,先买了再说,这是以前买房的心态。

  下半年,随着房地产资金面持续收紧,楼市“稳中有降”的预期越来越明朗,购房者不妨更“挑剔”一些,别“将就”自己,遇到装修货不对板的房子,遇到茶水费、号子费、捆绑多余东西的房子,要敬而远之,多挑、多选、多比较,才能买到心仪的楼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