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灸治病原理:疏通经络调整气机靠自己的身体去治愈
2022-08-12 168

  针灸只擅长治疗疼痛?每天做针灸才有效?这些对针灸的误解,今天将一一被击破。

  答:主要是针灸。但针灸也不是全能的,很多时候还是要配合汤药。有时候针灸治疗前期,太过虚弱的病人需先投以汤药,以助气血。有些是针灸治疗收尾阶段,配点汤药巩固一下。但整体而言,我更喜欢用针,直接、精准、快速、有效。

  答:从小听父亲讲过他用针灸的事,虽然他后期开药为主,没有用针,但自此有了针灸这个概念。后来我在北中医上学的时候,起初也是想学汤药这一块的。后来有一次,济南刘德会大夫(后来我才知道他是针灸界里的大咖)来我们学校搞讲座,讲课的他意气风发,经典论述张口就来,听得我心驰神往。

  讲座一结束,马上冲上去说想体验一下他的针,他脉诊片刻,把我当时的健康问题说出来,在左神门穴上扎了一针。

  怎么形容那个感觉呢,就是本来听课听得很兴奋的,一扎针后,瞬间安宁下来,感觉头脑清明了。

  他扎针的模样,我记得非常深刻,微闭双眼,皱着眉头,很用心。从此对针灸开始感兴趣,所以后来读研的时候,选了东直门医院针灸科的张学丽教授做导师,学习针灸。

  答:扎针当然不难,给你根针,拿起来也能捅进肉里去,只要你胆儿肥、心够狠(笑)。

  所以看起来很轻松,其实是很难,至少我觉得很难。这个病,扎哪里?怎么扎?都要仔细思考,因为你用针灸的和开药不一样,能依赖的就是这根针,如果扎了几次没效果,压力是很大的。

  和很多针灸大夫交流过,大家都感觉给人扎针很累,为什么?因为耗心力。同样一个病,水平差些的大夫可能把你扎成个刺猬也不见好,但高手可能就一两针的事。所以针灸是易学难精的一门学问吧。

  答:我最早的入门老师是研究生导师张学丽教授,她是我的引路人。她扎针手法非常轻微,扎起针来飘逸,跟她学习的时候,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。

  后来又和孙喜冬、陈余粮老师学习过脉法,他俩都是我非常仰慕的前辈,无论是学识、医术,还是医德,都是我一直在追寻的榜样。后面又陆续和邢洪起、林正泰、吴楚望、吴平路、张文勇等前辈学习过。

  他们对我影响都非常大,在他们的引导下,针灸的技术在逐渐进步。同时我自己也看了许多针灸著作,最喜欢的有《针灸大成》《罗兆琚针灸三书》《周楣声医学全集》,还有王乐亭的金针著作。

  答:不是。确实很多人认为针灸只能治痛症、中风这一类的。但看看那些古代著作,针灸治疗的疾病谱是非常广的。针灸治疗内科病也是长项,因为它调理气机很快。

  答:疏通经络,调整气机,自疗疾病,让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,靠自己的身体去治愈疾病,这就是针灸的治病原理。所以与其说针灸治病,不如说针灸治人。

  答:就是说,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,都是气血在维系,经络是气血的通路,通路堵塞了,气血运行不好了,就容易生病。

  那针灸的作用就在于把这些通路打开,让气血流通起来。比如现在比较流行进补,老是想着吃点啥补补。

  其实我觉得现代人大部分人的问题主要是瘀堵,熬夜、暴饮暴食……各种坏习惯,尤其是不运动和心态不平,最容易导致瘀滞。

  现在给人看病,一说给他补,他就开心。作为搞针灸的,我更希望先通了,再来谈需不需要补的问题。

  答:内经上早就说了「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,悲则气消,恐则气下,惊则气乱,思则气结。」

  据我观察,现代人过度的怒和思导致的问题是很常见的。看这个不顺眼、那个不顺眼,眼睛只盯着别人的错误而不自省,这个东西也想要、那个东西也想要,欲望多了想得多了,能不堵吗?

  答:中医一直强调人的整体观,人是一个整体,不可分割来看。治病也是如此,需从整体处着手,才能获得理想的长远的疗效。

  「诸病于内,必形于外」,现代人常见的长短脚、高低肩、含胸驼背、骨盆旋转侧倾等外在形态的改变,必然预示着内在气血、脏腑亦有问题(这是张文勇老师的观点,对我的治疗思路启发非常大)。

  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,源于五脏六腑,通过经络散布周身,濡养机体,护卫人体。若外在形态有问题,输布通道会受到影响,阻碍精微物质的运送,从而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。

  粗调说的是调形体,把你整个人的形态纠正过来,这样大的经络堵塞就解决了。再细调,判断具体何经何络堵塞,加以疏通,最后如果人体是一个比较通透的状态,而又比较虚弱的话呢,给点汤药补一补、扶一扶。

  我认为这样的治疗方法,可以收获更好的远期疗效。远期疗效应当是我们医生追求的目标。

  答:内经说「刺之要,气至而有效,效之信,若风之吹云,明乎若见苍天,刺之道毕矣。」

  理想的针灸治病,应该是很快就要见效的,而为什么现在针灸接受度比较窄呢?有几个原因。

  一个是针灸太难了,纯靠一根针治病,技术要求很高,大夫承受的压力也很大,如果是开药,给你一周两周的药回去慢慢吃,下次再来开点药回去。而针灸不行,几次没效果,病人会有点不耐烦,所以慢慢地,搞针灸的相对少了。

  还有一个问题是,喝中药,我可能一周两周来一次就行了,而针灸则要每次治疗都来,比较费时间。有些大夫让病人每天过来针一次,那如果病人要上班要养家糊口,能有那么多时间吗?不行的。

  所以我们想要让患者能够接受针灸,让针灸发展壮大起来,就必须要实打实地提高每次针灸的效果。

  以前我对自己的技术不够有信心,也会让患者每天来。随着不断的学习,现在绝大部分疾病,我对患者说每周来两次够了。因为针灸的作用不止是扎针的当下,拔掉针后,还会有持续的效果,还会有变化。你就理解成,拨动了机关,会有连锁反应吧。

  问:从针灸大夫的角度,结合您的临床经历,有什么建议可以给想收获健康的人?

  答:心态,好的心态是健康的根本。不要太过痴迷吃吃补补了,多自省,多修心。如果觉得我说得太虚了,那就去看看心身医学的书。无论中医还是西医,这都是一个共识。